2011年12月28日,东方园林、东南网架的大股东增持公告格式出现微调。东方园林披露,包括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巧女在内的5名高管,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拟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25万股、*高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东南网架实际控制人郭明明27日增持838448股股份,且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且不低于300万股。
此后,天马股份、科华恒盛等至少4家中小板公司陆续披露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增持公告,均明确了计划增持股份数量的下限。
“公司*初提交公告时还沿用未来12个月内拟增持不超过2%的固定格式,但其后被监管部门告知必须写明*低增持量。”浙江某中小板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部门作出此番调整并没有书面文件,而是以口头指导形式告知。就此,记者又采访了另外几家中小板公司,也得到相同的答复。“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低增持数可以通过明确增持金额、比例或数量等不同形式告知,原则是必须让投资者看得明白。”上述人士说。
邦股份高管集体增持也未披露*低增持数,意味着高管增持应该不在新规约束范畴。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则和指引,当事人在上市公司中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总股本的30%,自上述事实发生之日起1年后,每12个月内增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可向***申请以简易程序免除发出要约,俗称“自由增持”。因此,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持计划,基本沿用了“未来12个月不超过2%”的表述。
2011年以来,随着股指持续深幅下挫,大股东出手增持屡见不鲜,但亦存在少数动机不纯的“作秀者”, “不超过2%”成其消极增持的“护身符”。本报此前曾报道,个别公司在*度增持后再无建树,数月后增持计划草草收场,实际增持数量微乎其微,且往往夹杂着再**等敏感背景,护盘意味甚浓,其“假动作”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小编结语:监管部门向来鼓励大股东增持,对增持数量下限的明示显然是考虑到大股东增持中的种种异象,希望以此增强大股东增持的透明度,向投资者传达更为准确的信息。更多资讯请登录3158**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