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高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44.1%,其中手机网民用户4.64亿。互联网的高速普及以及手机网民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互联网创业者的“玩法”。尤其是在微博、**、开放性平台等渠道带来的商机正在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为此,小编就以安徽互联网创业的代表人物为线,简单梳理下安徽省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波:为企业建网站的“大买卖”
久久结婚网的创始人梁昌海是安徽*早一批的互联网淘金者。2000年8月,他开始涉足互联网创业,由于当时合肥涉足互联网的并不多,所以当时他做了一个平台类型的网站“安徽商务网”,但是后来他发现企业对于互联网并不是很了解经济类的平台网站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于是转而去找企业普及,为他们建立企业网站。
开始普及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一家企业*少都要跑十多次,多的要跑三十多次,才能把业务谈下来。不过当时的价格还算高,平均在5000元以上,2002年后,新涌现出了十多家做网站建设的企业或者个人,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业务也慢慢壮大起来,不过价格同时也下调了许多。随着进入者的不断增多,企业建网的价格每年都在不断下滑,2003年的下半年,他发现为**建网站是蓝海,就开始启动安徽地市和县级**的门户网站建设,收获了不少荣誉和利润。由于*占了先机,梁昌海的公司在安徽地市级**和县级**的门户网站建设上占到60%以上份额。
截止到2005年,安徽的**类门户网站基本被梁昌海和另一家企业垄断,这也让他们两家又遇到新的瓶颈,由此,梁昌海则去上海再次创业,做了垂直细分平台——久久结婚网。
第二波:专业类网站孕育“大蛋糕”
毕业于安徽大学计算机系的杨书军早梁昌海两年时间进入到电子商务领域,2003年,他借鉴外地的团购网站“**团购网”的模式在安徽创办了“合肥团购网”,*早把建材团购带到安徽市场,这也为他的团购网站找到了**模式,组织的团购活动场场*爆。
2008年开始,全国的综合网站比如新浪、腾讯也开始进入合肥市场,另外还有垂直网站的入驻让合肥的网络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后,杨书军开始思考“转型”,不在做团购模式,转型成为生活消费类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购物指导。他把现在的**模式简单概括为“三卖”:卖故事(做策划、卖点子)、卖广告(网络**宣传费用)以及仅占10%份额的卖产品(类似之前的团购)。
据了解,现在的合团网的年营业额已经达到***别,虽然相比之前的团购网站增长幅度并不多,但是“**模式比较健康,更具有持续性。”
第三波:互联网创业者改“新玩法”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上线,这个社交手机应用很快就在用户的智能手机上蔓延,也为一波嗅觉灵敏的用户提供了新的商机,在省内的一家大型客机类公司工作的小黄(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使用的是腾讯微博。2010年4月份,看到微博商机的小黄在刚上线不久的腾讯微博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我一开始就想好用商业的思维来培育这个账号,当时的微博听众只有2000多人,所以我想了一些策划在用户中**我的微博,吸引别人的关注。”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微博听众就从2000多增加到了50多万,找他做微博营销的商家也逐渐增多,从沃尔沃汽车到同程网,微博营销为小黄带来了一笔客观的“兼职”收入。
“现在通过微博‘养号’发布营销内容的玩法已经基本不用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玩法。”据小黄介绍,光是微博营销就有几种不同的“玩法”,利用微博“养号”赚钱只是其中之一,还可以利用微博做电商营销、掘金微博内容维护等等。正是“当红炸子鸡”的**营销也可以通过朋友圈、自媒体等几种方式**,还有门槛更高一点需要技术研发的“开放平台”是小黄很看好的“商机”。
社交类应用的*爆也让杨书军等行业先行者们有了新的布局,2012年,合团网继官方微博后推出APP和**账号“合肥全攻略”,后者的用户如今已达几万人。 “很多客户找到我们希望在**上做广告,目前的情况是做一些便民性的植入宣传,商业类开发还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