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志中收录了一篇流传古今的茶文,即诗人梅尧臣的《南有佳茗赋》。相传南宋诗人梅尧臣于景佑2—5年(1035—1038)为建德县令,政声名垂青史,诗文名闻朝野,他以平淡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宋时东至茶叶产销的盛况。其文分为四个层次,头一层是总括,写茶树生长之地,春雷刚发声,茶叶已萌叶。文曰:“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嚣此众氓。土膏脉动兮,雷始发声,万木之气未通兮,此已吐乎纤萌。”紧接着第二层刻画了采摘和制作茶叶的场景。文曰:“一之曰雀舌露,掇而制之,以奉乎王庭;二之曰鸟喙长,撷而焙之,以备乎公卿;”三之曰枪旗耸,搴而炕之,将求乎利赢;四之曰嫩茎茂,团而箢之,来充乎赋征”。第三层着意描绘了制茶之繁忙,饮食之盛景。文曰:“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取之由一叶而至一掬,较之若为谷之赴*溟。士农工商因日饮而不厌,富贵贫贱不时啜而不宁。所以小民冒险而鬻,孰谓峻法之与严刑”。*后是感慨。诗人觉得茶风盛行,影响了男耕女织。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依然脱离不了“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他看重的不是茶叶的经济价值和**作用,认为“彼茗无一胜焉”,把饮茶之风看作是一种**行为,对那些饮食终日,坐以生疾的人,藉饮茶来”消腑胃之宿阵”表示了强烈不满。尽管如此,这篇短文,对历史上的东至茶叶产销之盛行,制作工艺之精细,都刻画得****,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堪称茶文化之精品。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县令写完此文后,捋须掷笔自称自己是“采茶官”,这是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啊!
梅尧臣在建德县作了不少茶诗,流传至今的有以下几*:
《颖公遗碧霄峰茗》:
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
采时林犹静,蒸处石泉嘉。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
《寄建德徐元舆》:
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
山茗煮仍绿,池莲摘更繁;讼希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三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茶茗露华鲜。春醒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煮。
谷中春日暖,渐忆啜茶英。欲及清明*,能清醉客心。
东至乡人、清末两江、两广总督周馥,曾写过一些咏茶诗
《述村农苦况》:
三月招得采茶娘,四月招得焙茶工;千箱捆载百舸送,红到汉口绿吴中;年年贩茶嫌茶贱,茶户艰难无人见;雪中芟草雨中摘,千圃不值一匹绢;*小秤大价半赊,几唤卖茶泪先咽;官家榷茶岁草缗,贾胡垄断术无神;庸妇贩夫百苦辛,犹得食力饮其身,就中*苦种茶人。
《扇题》诗
矮屋黄芽暖,空亭绿阴凉。颓垣见兵燹,客户遍农桑。井口寰衣落,樵肩兰草香。新茶初上市,*喜客评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