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震概况如何?

2015-05-08来源 : 互联网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都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大的灾难和损失。而今年以来,纵观国内外,均是地震不断。例如我省阜阳也发生了4.3级地震,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本月的12日是防灾减灾日,特此省*****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地震局局长张鹏通报了我省防震减灾的*新情况。那么下面就来看看我省的震况如何?

一、震情描述: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

统计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因此从此看来2014年以来,我省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对我们来说,*为关心的莫过于本省地震活动情况和趋势怎样? 灾害损失情况如何?

来自省地震局的数据显示,安徽省于1970年建成地震观测台网,开始监测以来,1.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大地震为1979年固镇5级地震。

2000年以后,中等地震活动增强,先后发生了2006年定远4.2级、2009年肥东3.5级、2011年安庆4.8级、桐城3.6级、 2014年霍山4.3级和2015年阜阳4.3级地震。2014年以来,安徽地区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共发生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为1970年以来的*高水平。

二、郯庐概况:如何有效监控?

在郯庐断裂带布防24个地震台。郯庐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 历史上曾发生过1668年郯城8½级特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因此,安徽人自然对郯庐断裂带都很关心,地处我省的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情况怎样?我省有什么手段来有效监控?

省地震局表示,140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共发生3.5级以上11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次,*大为1868年定远5½级地震。197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生3级以上地震7次,*大为4.2级地震。

我省高度重视郯庐断裂带的地震监测和研究,在该断裂带附近布设了24个台(点),60个观测项目,涵盖了电磁、流体、形变等全部前兆观测手段,此外,在郯庐断裂带及附近还布设了固定和流动地震台20个来密切监视该带的地震活动。目前针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有:中国地震局断层气、流动地磁、流动重力监测项目以及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等。

三、监测手段:具体进展是如何?

重点地区不到1级的地震都可以监控到,地震速报时间可缩短到2分钟以内。那么目前,我省防震减灾有什么重点项目?进展如何?有什么效能?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实施“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任务是优化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布局,实现 “一县一台(站)”的目标。项目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共同投入,累计近4500万元。

截至目前,在原有的基础上,全省共建成测震台站53个、地下流体观测台站36个、电磁波台站26个、形变台站30个,流动地球物理场测点520个,宏观观测点600多个,一个覆盖全省、布局均匀的多学科、数字化地震观测网络基本成型。

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全省地震监控能力将达1.0级,重点地区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由原来的15至20分钟缩短到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终准确速报8分钟以内,地震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标签: 地震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