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曾几何时,巢湖野生大闸蟹与巢湖银鱼、白米虾作为“巢湖三珍”之一,闻名省内外。而如今,随着湖内野生大闸蟹的数量越来越少,野生巢湖大闸蟹已经难觅踪迹,也导致“巢湖牌”大闸蟹品牌衰落。如今,巢湖岸边小规模散户养殖的大闸蟹,被蟹贩收购后,当成“大路货”低价卖往江浙,很少有人关注这些螃蟹产自哪里。
“巢湖三珍”之一如今难觅踪迹
如今,在巢湖岸边,已经找不到巢湖野生大闸蟹这一叫法了。
在巢湖中庙水产一条街上,记者试图寻找巢湖野生大闸蟹的踪迹,大部分水产商都表示,他们已经好几年没见到巢湖里出产的野生螃蟹了。
从事多年水产生意的林老板告诉记者,如今到巢湖岸边游玩的人们,已经记不清巢湖还有一个特产巢湖大闸蟹。每次,他都会坦白地告诉前来希望买野生巢湖大闸蟹的人,出售的螃蟹都是人工养殖的,没有野生大闸蟹。
但在巢湖岸边,68岁的老渔民王克诚告诉记者,就在三十多年前,巢湖里的野生螃蟹还多得是,个头也大,他曾见过半斤以上的大闸蟹。每年秋季,只要在渔船船帮边绑上草绳,螃蟹顺着草绳就会爬上来。那个时候,渔民也没有吃蟹的概念,只是偶尔用它来代替吃腻了的鱼类,换换口味。倒是一些江浙沪的人时常来巢湖边,收购螃蟹。
巢湖野生大闸蟹年产量只有五吨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农林水产处渔业专家王树荣,如此解释野生巢湖大闸蟹的数量减少:考虑到水体保护的问题,如今巢湖湖面上是严禁养殖大闸蟹的,真正在巢湖湖面上捕捞的大闸蟹均为野生。但大闸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其生理特征决定了其每年都要洄游繁殖,每年秋季都有大批螃蟹从长江洄游至巢湖产卵。由于巢湖闸的修建,使得大闸蟹的洄游渠道阻断,每年能够洄游到巢湖的螃蟹数量少之又少。
“真正的野生巢湖大闸蟹每年产量最多在5吨左右。”王树荣告诉记者,这5吨产量,还是近几年在每年春节后,投放十几万只蟹苗的结果。由于蟹苗在生长过程中,会有自然死亡,加上渔汛、虾汛时,捕获一部分未成熟的大闸蟹蟹苗,使得能够成熟的巢湖大闸蟹更少。这个产量与阳澄湖大闸蟹每年的2300吨的产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上一部分巢湖野生大闸蟹被渔民自行消费,流入市场的非常少。
“巢湖牌”已属无为一家水产企业
巢湖野生大闸蟹产量的减少,也让曾经一度辉煌的巢湖大闸蟹品牌造成了流失。相对于阳澄湖牌大闸蟹品牌的成功,如今的市场已很难见到“巢湖牌”大闸蟹。
王树荣告诉记者,曾经巢湖大闸蟹作为巢湖三珍之一,如今只有巢湖大闸蟹没落,2012年,巢湖白米虾、巢湖银鱼顺利获得2012年全国第五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而作为“巢湖三珍”之一的巢湖螃蟹却没有获此殊荣。
王树荣说,其实在上世纪末,水产市场上一度出现过“巢湖牌”大闸蟹,但只是昙花一现。上世纪80年代,巢湖水产公司曾经因巢湖野生大闸蟹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当时,公司经营着巢湖银鱼、巢湖虾、巢湖野生大闸蟹等巢湖水产,公司还有一座大型冷库。 1999年,该公司还成功注册了“巢湖牌”商标,经营范围就有“巢湖牌”大闸蟹。2003年,巢湖水产公司因为经营出现困难改制,“巢湖牌”商标最终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无为一家水产公司,“巢湖牌”从此告别了巢湖岸边。
记者从这家公司网站上看到,该公司经营大闸蟹、龟鳖、淡水鱼类等水产品,这些水产品均为人工养殖。
没了品牌的巢湖大闸蟹价格低
野生大闸蟹数量的减少,让巢湖野生大闸蟹这个巢湖地域品牌消失。巢湖岸边养殖户所养殖的大闸蟹,也未能在外树立起巢湖大闸蟹品牌的大旗。
据了解,这些大闸蟹养殖基地分布在巢湖岸边的黄麓、烔炀、中垾、亚父、半汤、银屏、槐林一带。这类大闸蟹,就是如今在市场上常见的“巢湖产”大闸蟹,它们只是因为养殖地靠近巢湖,才被冠以“巢湖大闸蟹”的名字,大闸蟹的生长环境已经和巢湖没有太大关系了。
但是没有了品牌的巢湖大闸蟹,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低端。记者在巢湖岸边,打听了一部分商贩零售的养殖大闸蟹的价格,2两一只的母蟹价格在35元一斤,即使是三两的母蟹,也只是在四十五元一斤,如果买的数量多,价格还可以商量。这个价格相对于合肥市内一些外地螃蟹的价格,还低了将近三分之一。
巢湖烔炀镇的林学军从事了10年的螃蟹养殖,如今经营着100多亩大闸蟹养殖水面。但每年秋季大闸蟹成熟时,他都会等着螃蟹贩子来收购,这几天,他的螃蟹一天能卖出上千斤到两千斤左右。他告诉记者,在螃蟹丰收的时候,螃蟹价格卖得很低,他和同村一些蟹农,甚至卖过20元一斤的低价。
据林学军多年来了解的巢湖螃蟹外卖情况,巢湖岸边养殖的螃蟹,一部分被当成没有品牌的养殖蟹卖至合肥、巢湖、南京等城市,在菜市场里低价出售,也没多少人关心这些螃蟹产自哪里;一部分被江浙等地蟹商大量收购,再投放到当地一些湖泊中暂养,最后被冠以某些当地著名螃蟹品牌对外销售,如此一来,这些螃蟹有了品牌,却不是巢湖牌。
走出困境还需创出自己的品牌
尽管螃蟹的价格掌握在蟹贩子手中,但对于注册品牌,联合其他蟹农将巢湖螃蟹的牌子打出去,林学军并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如今螃蟹不愁销路,固定的客户源已经形成,而且申请注册商标也比较麻烦。”
“如今巢湖岸边的螃蟹养殖户,都是散户经营,自家养自家卖,导致每年产多少大闸蟹,连一个具体统计数据都没有,只能粗略估计在2000多吨左右。”王树荣如此分析目前巢湖岸边螃蟹养殖的现状:巢湖周边的螃蟹养殖户组织程度低、品牌意识淡漠,螃蟹价格受到收购商操控,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利润都被蟹贩子赚去了。
王树荣建议,如果巢湖大闸蟹想要走出没有品牌的困局,路还很长,巢湖螃蟹养殖产业应该联合发展,并重点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养殖合作社的模式,通过专业的养殖合作社,创出自己的品牌,这样让巢湖大闸蟹这个老品牌,真正在大闸蟹市场上有一席之地。